发布时间: 2013-11-23 23:13:25
作者:
来源:
在科学分析国外雷达技术发展状况和国内电子工业技术的基础上,张直中于20世纪60年代初,果断地提出在角跟踪体制上,应该放弃美国50年代前期的磨石山体制,走一条自主开发的道路。(图为国产多普勒雷达)
国际交流
1974年1月,张直中被恢复副总工程师职务并受命领导新雷达论证工作,重新开始了他的雷达研究。1979年,62岁的他双喜临门,年初升任研究所总工程师,年底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0年4月,张直中率领中国雷达代表团访问美国,出席第二届国际雷达会议。对于中国首次在国际雷达会议上的亮相,与会的各国专家感到新奇,很想了解刚刚开放不久的中国雷达发展情况。他们从会议散发的简历中发觉代表团团长是一位中国雷达研究行业的重要人物,但没有料到的是,这位风度翩翩却不善言谈的银发学者用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容地作了题为《中国雷达技术研究发展概况》的精彩讲演。报告时间不长,但内容翔实、精深,令与会代表大为震动,让知名专家刮目相看。
张直中在报告的结尾深情地说:“我感谢美国电机和电子工程学会(IEEE)给我这个介绍概况的机会。我希望通过科学团体和学会间的相互交流以及科学家之间的个人接触增进我们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报告赢得了会场热烈的掌声,各国专家纷纷表示愿和中国同行进行技术交流,由此开启了中国雷达技术的国际交流窗口。
大会主席罗伯特·希尔教授于2011年撰文回忆说:“1980年,一个历史性时刻,张教授那次报告中所表达的‘希望’正在真正地变为现实。”希尔教授当年还特别主持了一个联谊会,款待首次参会的中国代表团。从此,希尔与张直中成为了好朋友,并保持了二十多年的学术往来。由于张直中出访的成功,中国电子学会提议与美国IEEE、英国IEE、日本JICE和法国SEE合作,每年开一次国际雷达会议,轮流在美、英、日、中、法举行,即后来希尔所称的“五轮回”(five-cycle)。
会议结束后,在中国驻美大使馆的安排下,张直中一行参观了美国6个研究所和4所大学,与美国雷达同行充分交流、接触,他们走访了美国“海洋卫星”研究所,观看了即将发射升空的一颗“海洋卫星”,了解有关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方面的发展趋势。同年9月,美国政府派出了由国防部副部长为首的雷达和微波高级代表团回访中国,第一站便是张直中所在的南京第十四研究所。
巴顿先生是美国著名的靶场精密测量雷达专家,张直中的报告也引起了他浓厚的兴趣。1986年,他特地走访十四研究所,就单脉冲精密雷达的有关技术与张直中进行交流。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