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17 22:07:21
作者:
来源:
郭光灿生于1942年,籍贯福建惠安。科技部“973”项目“量子通信与量子信息技术”首席科学家,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毕生从事量子光学、量子密码、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现任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主任。
郭光灿在中国科技大学修读无线电专业的时候,量子力学是基础课。当时全校参加量子力学这门课考试的有200多人,一半人考不及格。
郭光灿考了满分5分。
但是他还是不懂。“量子世界太神秘了,很陌生,但又很诱惑我。”从那时起,郭光灿就盘算着要研究量子光学。
“我这个人就是有这样的兴趣,我不了解的,就想弄明白。”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郭光灿30岁时,国内对激光的理论研究,大概分为全经典、半经典和全量子理论三种。当时看来,经典理论已经成熟,半经典也趋于完善,足以解释几乎所有的激光现象,都认为没必要再去搞量子。当郭光灿决定要去研究“量子光学”的时候,听到的几乎都是反对和质疑声。
“完全是一种好奇,我大概是国内第一个认为,这可能很有趣--我有对奥妙的追求。”他想都没想前途的事。
他开始去旁听理论专业研究生的课程,却还是不太清楚玄妙的“量子”。
1981年,他被公派到加拿大访问学习。在多伦多大学郭光灿才发现,国际学术界开展量子光学研究已20多年。
1983年,第五届国际量子光学会议在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召开。参加那次会议的中国人只有8名。会后,几个中国年轻人,血气方刚,畅谈直至凌晨两点多。聊中国科研落后,甚至没人懂量子光学!他们觉得应该把祖国在量子光学领域的科研搞起来。他们相约:谁先回国,谁就来组织国内的队伍。
郭光灿先回国。第二年,他在安徽琅琊山醉翁亭,召集了全国量子光学会议,当时仅有50多人参加--大家是来瞧新鲜的。
郭光灿不馁:总算有人知道量子光学了。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