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17 22:06:13
作者:
来源:
056轻护舰在外媒口中以“一月一艘”的大批量快速建造,展示出中国军用舰船的强大生产能力。
1978年以后提出的国防科技工业的军转民问题曾一度引发激烈争论。但是在邓小平的16字方针--"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推动下,中国成功地进行了国防工业大调整 。改革开放以后,为了提高国防科学技术水平,中国将16字方针与市场经济接轨。1999年,根据新的形势,邓小平的16字方针转变为"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的新16字方针 。
总体来讲,中国积极将通过军民融合、军民两用发展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国防科技工业,这种技术的转移是中国发展自主军事能力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方式。据2009年兰德(Rand)公司的研究报告称,技术转移包括技术、资金、知识、经验、方法等诸多方面。
这种技术转移通过合作研究、训练中心、合营企业、投资、战略伙伴关系等,在共享情报和资源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军民两用技术是指在民用和军需领域均可以应用的技术。正因为如此,发展军民两用技术,不但满足军事需求,还可以满足民用需求,这充分体现了军民结合的思想 。
中国之所以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因为单纯发展国防科学技术的局限性越来越明显。中国认为,整体上来讲,国防技术创新并未取得显着成效,结果导致中国的军事技术现代化主要依赖从海外引进尖端的武器装备 。美国防部2012年发表的报告书称,中国在推进国防军队现代化的过程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将军民两用产品应用到各个方面,整个过程主要由国营企业负责推进,很多政策都是秘密下达的。因此,跟踪监视中国引进的某一种产品最终会应用到什么领域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 。
军民两用技术虽说可以应用于和平的目的,但是同样可以应用到21世纪的尖端技术战争中。正因为如此,中国在进口军民两用产品与技术时,往往会受到种种限制。特别是美国,严格管制向中国出口产品和技术 。
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坚持走军民结合的道路。中国强调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需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充分依托和利用社会资源来提高国防实力和军事能力 。中国全力推进军民结合的另一个重要理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打破国外的技术限制。实际上,中国的军队和民间机构的界线是不清晰的。因此,很难区分合作方是商业伙伴还是军方机构 。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IT)内设有军民结合促进司,负责推进军民融合工作。另外,从中国高层的言论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中国国防工业非常注重军民结合、军民融合。2008年9月,时任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的陈求发,在视察陕西省研发机构时强调军民结合的必要性,并呼吁加快地区内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产业的资源整合 。2009年,总装备部(GAD)副部长李安东在视察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CNGC)时也曾强调过军民结合的重要性 。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希望首先通过国际合作、技术转让等手段促进民间领域发展壮大,然后加强军民结合,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进一步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再上新的台阶。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