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14 18:20:11
作者:
来源:
三代与三代半战机目前依然是中国空军的主力
事实上,细细探究F-35项目的整个发展过程,其中的许多经验教训都值得后来者借鉴。
一机多型放大了矛盾
在项目开始之初,F-35一直都被看做是解决美国空军未来问题的良药,因此格外受到五角大楼和政府的特别优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海湾战争之后,美国空军对F-35项目的要求开始变化,希望未来这种新型战斗机的作战使命不止是在空中,而且要实现从空中到地面的全频带阻滞任务,并且要足够廉价以便能大规模装备。这种需求上的变化,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原本定义为制空任务为主的战斗机,反而将制空性能放在了次要位置,进而更强调通用性与多用途性。最终,这个源自空军的新型战斗机项目变得越来越庞大,而加之其上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一机多型,价格低廉,高度通用等等,这些最终成为F-35项目不可承受之重。
一机多型,高度通用的要求,使得F-35的设计必须包含常规起降型(CTOL)、舰载型(CV)和短距起飞/垂直降落型(STOVL)三种不同机型,所要执行的任务范围从传统的制空到近距空中支援、战场遮蔽乃至纵深攻击全部包括在内,而且所有功能的实现又都必须首先满足价格的要求。这样的革命性要求对于美军而言是具有跨时代历史意义的,但对于研制厂家而言,同时必须获得三个军种共同认可的要求却是极端苛刻的。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