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14 18:20:11
作者:
来源:
F-35战机的逐步服役再次使美国获得军事技术上的优势
技术与战术谁引领谁
尽管美国航空工业有着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规模和组织优势,在巨大经济实力支持下,加上政府、工业界在航空技术前沿的高效合作,使得美国政府完全有可能不惜成本花重金堆出一款新型战斗机。但是,上述一机多型、高度通用综合考虑的结果往往意味着矛盾,特别是对F-35这样企图达到高度通用化、多用途化的项目来说,潜在的矛盾就是项目不得不面对的巨大障碍。
正是因为要在空优与多用途之间寻求平衡,F-35在气动外形设计上不得不做出妥协,这样的直接结果就是该机在制空性能上并没有表现出全面超越现役战斗机的技术特性,更不用说第五代战斗机的4S特性(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隐身和超视距作战能力)。
而强调多用途性能必然导致原先作为设计重心的空战能力大幅下降,但是作为攻击机而言F-35是否足堪重任呢?国际局势的巨变,使得为F-35最初设定的对手并没有出现,相反制空能力出色的新型战斗机,性能卓越的远程防空系统则不断扩散,使得F-35在担任攻击者角色的时候面临的威胁大大增加。另外,受制于隐身性能的要求,其内部载弹量不足是限制其攻击性能发挥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而这些任务很容易被快速发展的无人攻击机所取代。
上述问题充分说明,技术方向是战术和技术的有机结合,但在不同时期,技术方向常常有不同的重点。在和平时期,常常是技术引导战术,技术发展作为技术方向的主要动力;在战争时期,常常是战术引导技术,战术要求上升为技术方向的主要动力。技术引导可能脱离战术需要,事后诸葛亮是容易做的,但是站在技术前沿,常常会被眼前的种种可能所迷惑,最闪光的道路不一定是通向光明的道路。这一直都是F-35项目所面临的困惑。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