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9-25 00:11:32
作者:
来源:
■ 初建于1883年
■ 曾为外滩最高点是拍摄外滩风景的绝佳位置
位于中山东二路1号甲的外滩气象信号塔,已经在黄浦江边耸立了百余年,在20世纪初是外滩的最高点,见证了外滩百余年的历史变迁。
从今年7月份起,这座百年老建筑进行了修缮。目前,修缮已近尾声,昨日起外围的脚手架已经开始拆除,重新进入游人的视野。
外滩气象信号塔原为洋泾浜气象信号台,初建于1883年。现在的这座信号塔于1907年建造,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圆柱形塔高48.8米,是当时外滩最高的建筑,顶部装风向仪,人们在远处就能眺望到塔上扯起的各种信号旗,为航运提供气象服务。
到上世纪20年代后,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气象预报可以更快地传到更远的地方,外滩气象信号塔的作用逐渐减小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1993年外滩道路拓宽时,外滩气象信号塔向东南移位22.4米。2012年3月,外滩气象信号塔恢复了气象信息发布功能。外滩气象信号塔现由市规土局管理使用,此次修缮由上海建筑装饰(集团)有限公司负责。
外滩气象信号塔由圆柱形塔身及与其相连的裙房组成。据有关专家介绍,这次是针对塔身及顶部的钢桅杆进行修缮,“包括顶部桅杆的除锈、涂漆以及塔身内外的一些加固措施”。
外滩气象信号塔有2个圆形的平台,较低的一处位于塔身和塔座之间,面积稍大,较高的一处则位于塔身的顶部,面积稍小。圆柱形塔身内部有一根圆形水泥柱,从塔座直至塔身顶部,约30米高。以水泥柱为轴,从下至上的楼梯盘旋而上可到塔身顶部的平台。差不多有100级左右的楼梯采用的是黑色的铸铁,这在上海的建筑中已很少见,能让人直观地感受到这个建筑的历史。
而顶部的桅杆并不是直接固定在上方的平台上,而是与这根水泥柱连接。“这样的做法可以使桅杆固定得更好,减少顶上的风力对桅杆的影响。同时,桅杆上也拉了钢丝绳,也是为了更好地固定住桅杆。”上述专家称。
这次修缮对顶部的桅杆进行了除锈施工,并重新涂装,包括螺栓、钢丝绳等都重新涂上了黑色的油漆,以防锈蚀。对于塔身,专家在评审后认为损坏并不严重,因此修缮中并没有“大动干戈”,主要在外立面用碳纤维布、在内立面用网格布进行加固,然后粉刷,其中外立面使用了防水涂料。
目前,外立面已粉刷完,由于塔身通体采用淡黄色的涂料,而圆柱形塔身开有的6个用于通风的小窗口是深咖啡色的,远远望去,几点深色调恰如其分地点缀其间。另外,在塔身与塔座之间,也采用了一些不锈钢板进行加固。
前些年,在外滩气象信号塔的裙房里开设有咖啡厅,游人点上一杯咖啡,坐在裙房楼顶的平台上,就可以饱览外滩风景。如今,咖啡厅早已关闭,但由于信号塔所处的地点紧贴着黄浦江防汛墙,与外滩建筑群隔路相望,如果有机会上去,这里仍是拍摄外滩风景的绝佳位置。
上海掌故
气象塔也是外滩历史陈列室
矗立在黄浦江边的外滩气象信号塔,又被上海市民称为天文台,这是为何?
对此,上海史专家薛理勇解释说,其实都是一回事,只是民间的不同说法,其功能主要是提供气象预报服务,尤其为当时的航海提供服务,“正规的叫法应该是气象信号塔,但人们为了方便也有称信号台、天文台的,也都不能算错。”
在外滩气象信号塔裙房的外墙上,有一块黑色的石碑,上面记录着信号塔的过去,而用的名称就是“外滩天文台”:
● 1865年,建立气象观测站(今董家渡)。
● 1883年,建立气象信号发布塔(距现址22.4米)。
● 1907年,建立钢筋水泥信号发布塔,塔高48.8米,当时被誉为远东第一高塔。
● 1927年,增建观象台裙房。
● 1953年,改建成上海市水上派出所。
● 1995年,改建成“外滩历史陈列室”,配合外滩二期改造工程,塔楼整体平移22.4米,耗资540万元人民币。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