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2-18 23:43:53
作者:
来源: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美双边关系发展的重要指南
而过去一年,围绕着“中国梦”的正式提出,中国外交实践再次迈过了一道关键的分水岭,开始向更为强势和高调的方向转变。2013年,在日趋升温的南中国海和东海主权纠纷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些新策略,改变了过去相当长时间里“搁置争议”和淡化纠纷的态度。针对日本国有化钓鱼岛的举措,中方不仅向联合国提出中国东海大陆架的延伸应划界至冲绳海槽,更在不久前首次划设涵盖钓鱼岛的东海“防空识别区”。无论在南中国海还是东海,中国军方和行政执法部门都增加了在这些区域的活动和存在,尤其是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南下南海格外引入注目。
更具有全局意义的是,中方在11月举行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宣布成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这有望成为领导人协调外交、军事、安全等领域政策与执行并落实国家整体安全战略的最高机构。在一个低调外交、一切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年代里,领导人并没有迫切需要来设立这样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但伴随着国际形势变化和外交风格转换,中国可能会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和外交问题,这种机构就显得必要,国家安全委员会将在贯彻最高领导人强硬风格和个人意志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应当讲,邓小平当年提出的“韬光养晦”外交策略是与中国当年较弱的经济实力和较低的现代化水平有很大关系的。在1990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甚至比不了西班牙和巴西,与美目的差距悬殊。但此后的十几年中国经济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主要大国的实力对比出现了近代以来历时最短、最猛烈的变动。
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差距也大幅缩小,如果按既定增长速率,中国经济总量将在习近平时代超过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在经济膨胀的背景下,中国军事实力也在大幅增长,速度甚至超过经济增长率。
在国家综合国力大幅上升的形势下,中国外交再次由“柔”变“刚”,应是可以预料之事。
当然,领袖个人在外交风格转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忽视。习近平执政元年,无论在对内反腐、重启改革还是在对美庄园外交、周边事务方面都展现出果断、坚决和强势的鲜明风格。在这种强势领导人风格的影响下,中国将加快外交风格的转变过程。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