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1-23 23:13:45
作者:
来源:
此次机动-5号演习,日军舰机强闯演习区,对我海军演习造成极大的干扰。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也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宝贵的练兵机会。
战争在视线之外
海况果然并未好转。
5米大浪前赴后继撞向舰体,风烟俱碎,广州舰在大浪中起起伏伏。即使是风浪略为平静时,远方海平线也如一道不可逾越的墙,锁住视线。置身这屈服于地球曲率的茫茫水天,视力再好,目光所及也十分有限。人如此,舰亦然。
预案里“最坏”之中的“最坏”发生了:直升机无法起飞,而航空兵根据导演部关闭搜索雷达的指令,不仅无法为水面舰艇提供目标信息,还得靠舰艇通过自主搜索得到的信息引导其攻击。
立足考察无信息引导下作战能力的导演部,把原本占据信息优势的红方几乎推至绝境。
从广州舰各种信息终端的态势图上,我们试图读懂正在进行的战斗。
攻防从来不可分离。显然,红蓝双方在组织攻击之前,都得首先应对来自对手的水下威胁。潜艇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即已投入实战,但反潜至今仍是世界性难题。
顺利通过疑似潜艇区,红方轰炸机群发起首波突击。
后来从导演部得到的信息表明,曾让红方纠结的航空兵突击时机应该是准确的。几乎是在预警力量更强的蓝方锁定红方舰艇目标的同时,红方远程轰炸机发射的导弹也朝着蓝方舰艇呼啸而去。初步评估,双方各有损伤。
空中力量打头阵,即使一时半会儿没法把对方击至毁沉,也先声夺人地掌握了战场主动权。就像这海洋世界,虽是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但从来只见雄鹰俯身一掠吞下又一条鱼,占据绝对的不对称优势。
作战指挥室内,对潜、对空、航海、导弹指挥……命令传递,信息承接,这里就是庞大战争机器的缩小版,一个齿轮咬合着另一个齿轮,根据精心制定的规则运转不息。而那群脸色平静的指挥员,战争隐身在他们的凝视中,他们的讨论中,他们叩击键盘的手指飞舞中。
忙碌的忙碌,抓狂的抓狂。非实弹演习本身就难有火光剑影,记者们的镜头里永远是作战室、大海,大海、作战室,不说海区另一端的蓝方编队、飞速划过远空的战机,就是咱红方编队里的另一艘舰,连个黑点也拍不到。
就新闻的视觉化表现而言,在信息化和冷兵器两种作战方式之间,记者一定是愿意选择后者的。假如三国时代的赤壁之战能够直播,那会是怎样的一片半江瑟瑟半江红!
自从二战中诞生的导弹打破了火力的物理界限,战争往往上演于我们视线之外。而海军对于信息化的痴迷,首先又是由海洋作为超视距战场的天然特性决定的。
伊拉克战争爆发的那个春天,军事专家们曾就巴格达巷战将怎么打等问题热烈讨论。结果,巷战并未发生。
一位专家后来反思说,人类战争已进入信息化形态,而我们对战争的思考还停留在机械化阶段。
参加“机动-5号”演习的大部分舰艇,正是在这场战争之后入列的。转眼10年。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