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31 23:39:47
作者:
来源:
核潜艇动力兵身着专用服装通过潜艇核反应堆舱的情景。
大洋深处,党就是“航行罗盘”!
基地党委始终把“支部建在连上”作为重要原则,每次出海远航,均在任务艇上组建海上临时党委,一切行动都由临时党委按照上级党委决策指示展开。
在基地军史馆里,有几页泛黄的纸张,那是一份从深海大洋带回的临时党委会记录。透过字里行间,记者真切感到,面临紧急情况,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临时党委的决策过程如此坚决果断。
心中有忧患,无处不课堂。当潜艇驶过滔滔黄海,临时党委都会给艇员们讲一堂沉重的历史课:眼前这片海,曾是中国海军史上一片伤心之海。清末,从这里驶向渤海湾的八国联军战舰,炮轰我大沽口炮台;刘公岛,日本海军击垮了号称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从屈辱的历史讲到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光辉历程,航行一路,教育一路。
“水下长征”铸造“深海铁汉”
宋修贤,第一个申请到核潜艇服役的硕士。第一次出海,他就感觉自己进了一个“铁罐子”,高温、高湿、高噪音,浑身不自在。他想不明白:执行长航任务的官兵,要在这里待上数十个昼夜,还要应对随时可能发生的情况,这需要什么样的精神?
不久后,他亲身感受到了。那天,一条蒸汽管路突然发生了泄漏,炙热的蒸汽带着刺耳的尖叫,瞬间充满了整个舱室。正当他不知所措之际,他身边的战友坚决地冲进舱室,排成一队,轮番上阵,直至把故障排除。人人手上、脸上都被烫起了水泡。目睹此情此景,宋修贤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冲进了抢修的队伍。那一刻,这位硕士完成了从“象牙塔学子”到“深海铁汉”的转变。
每一次挑战极限,都是一次与死神的博弈。
那是一次带着试验任务的远航训练,验证复杂海况条件下核潜艇新型通信天线的可靠性,通信天线突发故障。指挥员果断决定:连夜浮起更换。艇长朱振国亲自带领突击队出艇。然而,他和航海长、值更官刚登上舰桥,就被大雨狂风给“推”了回来。“再上!”3个人紧紧抱在一起,粗大的绳子拴在腰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用绳子搭起了临时抢修的“通道”。
6名艇员顺着绑好的绳子,把自己绑在艇舷进行操作。大浪打到脸上,犹如刀锋划过般的疼痛;左倾右晃的艇舷,比坐过山车更加惊险。战友们喊着号子,相互鼓劲加油。3个小时之后,终于重新更换了通信天线。“嘀,嘀嘀……”一组组电文穿越万顷波涛,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