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26 23:54:32
作者:
来源:
比武获胜。
2012年,科尔沁草原,天高云淡,秋草初黄。
湛蓝的天幕下,一个黑色的物体伴着低沉的声音,时远时近、忽高忽低、快慢交替,宛如一支灵巧的画笔,描摹着正下方硝烟四起的战场。
这是特战团参加某次演习,放飞无人机实施战场侦察时的镜头。
突然,操作手屈庆贺发现情况不妙:程序控制指令发出后,无人机出现“螺旋掉高”,旋转着疾速栽向地面。此时,无人机高度仅300米,如果处置失当,几秒后就将坠毁。
来不及多想,屈庆贺当即解除程序控制指令,“左舵”“拉杆”“回中”……一连串动作干脆利落,无人机随即恢复正常飞行姿态。见此情景,观摩演习的军区首长激动不已,连夸“‘猛虎’的新翅膀越来越硬实了”。
其实,从战争年代一路走来,再到1994年5月改建为特种部队,战功赫赫的特战团从未像近几年这样如履薄冰。
2003年深秋,辽西侦察对抗悄然开战。特战团一支战场电视侦察分队秘密潜入“敌”后,实施抵近侦察,前哨站阵地不慎暴露。可就在分队指挥员下令紧急转移的节骨眼上,通信联络却受到干扰,完全中断。最终,任务失败了。
战后总结,通信股长贺军辉毫不客气地给“小老虎”们浇了个透凉:利用电子对抗装备工作间歇,完全足够用密语重新建立通信联络。
要是在刺刀见红的关头,特战团官兵绝对招招直击对手死穴。可那一次,他们铁榔头般的拳头却没能砸开信息化战争的大门。
蜕变,总得经历痛楚。“猛虎”不怕疼,唯恐落人一步。
那年,特战团列装了某型指挥信息系统。新装备一到位,团领导就带领技术骨干铆在了装备上,夜以继日研究装备说明书,仅用半个月时间,就顺利完成了装备调试,打通了数据链路。
2011年,特战团备战“联合-2011”演习,无人机侦察队队长张昕根据两种机型的优长和短板,大胆提出多机联合侦察等战法。经过反复磨合,最终出色完成了联合航拍侦察任务,将侦察效率提高数倍。
这些年,特战团还把无人机侦察与战场电视、战场雷达等侦察单元综合集成,将部队拉到科尔沁草原,进行以“实联、实传、实通”为主要内容的全要素、全系统演练,联合作战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