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10-22 21:08:41
作者:
来源:
中国南极昆仑科考站内部结构图
位于南极考察站的卫星系统可以用来控制攻击性武器”,新西兰电视台21日引述该报告的内容称,南极无污染的气象条件和无噪音的安静环境对监视卫星信号非常有利。该报告的作者之一、卧龙岗大学教授山姆-贝特曼指出,目前各国在南极洲的考察站已经越来越多地被用于军事目的,如空间技术以及卫星技术等。他还对中国在南极建设的第三个科考站“昆仑站”提出了质疑,“昆仑站”位于南极洲最为寒冷、海拔最高的地区,“那里非常适合发送、接收或截取卫星信号”。该报告还指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在南极的活动。“中国和印度都已经制定了十分积极的南极洲发展策略,且准备增加在南极洲的考察站数量。中印两国都没有报告其最近在南极洲部署军事人员的情况。伊朗最近也对在南极建设考察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报告认为,《南极条约》中应补充更多的相关内容,以约束及监管各国在南极洲部署人员的性质等。
除了渲染其他国家在南极活动的“军事化”外,该报告还用大幅篇章批评澳大利亚对南极科学考察的支持不足。新西兰电视台援引报告的内容称,澳大利亚号称对南极洲42%的土地拥有主权,但由于财政预算紧张,澳大利亚在南极洲的各项进程均十分不足。澳大利亚在南极洲的存在就如同“樟脑球”一样越来越小。报告称,由于诸如能在极地起降的飞机等设备短缺,澳大利亚科研人员甚至无法到澳南极洲领地的大部分区域进行科学考察。更为糟糕的是,澳大利亚“南极光”号破冰船也面临退役。对此,新上台的阿博特政府正计划实施一个为期20年的战略项目,在南极洲建立3个科考站和海洋科学研究站。不过,澳学者认为,由于项目资金紧张,即便项目建成,估计也没有宽裕的资金来支持真正的科研活动。报告发出呼吁,在南极事务问题上,澳大利亚应该担任的是领导者的角色,而不是一个跟随者。
目前,美澳等8个国家声称对南极部分土地拥有主权,世界上有近30个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150多个科考站。常年科学考察站有50多个,其中俄罗斯8个,美国5个,日本4个,中国3个。宋晓军21日对《环球时报》表示,澳大利亚智库的这份报告只是战略想象,冷战期间,对新兴大国的这种想象非常多。且澳大利亚承载着美国空间观察的一部分任务,有美国空间观测的地面站就设在澳大利亚,所以它研究这个方向,说这种话也就不足为奇了。宋晓军说,哪个国家能够在南极活动,主要取决于科研经费的支出。在南极的投入不是能够立刻获得回报的眼前利益,这是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国家才能做的事。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