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9-26 18:47:09
作者:
来源:
导读:中国周边海域局势持续紧绷,菲律宾等国在南海动作频频,日本围绕钓鱼岛问题不断惹出风波,美国移轴亚太更是在战略层面直指中国。
面对日趋常态化的紧张局势,渥太华中国事务研究院院长、上海政法学院海权战略与国防政策研究所所长倪乐雄教授日前在接受专访时指出,美国确实在亚洲组建海上军事同盟,有着C形包围的架势,但这种事态也有好处,美国能借此约束他的这些盟国,约束他们不要挑战中国。
美不冒险挑战中国
倪乐雄指出,各国对和平没信心,又希望避免战争。那么既做好合作在经济上互相依赖,但在军事上各国同时又被传统的现实主义战略所牵制,例如日本经济上与中国热络,军事上却与美国保持一致;美国也是,与中国经济相互依赖,军事上却要对中国进行压制,希望在和平时期占据一些制高点。倪乐雄认为,这种矛盾正如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说,“商业理性是战争的天敌”。
不过,他同时指出,“为了‘台独’、为了钓鱼岛、为了黄岩岛,冒上与中国进行一场核战争的风险,谁要是把他置于这种状态,谁就是他国家安全的敌人,就会遭到阻止。”他指美国确实在组建海上军事同盟,所谓“亚洲北约”,有着C形包围的架势,但这种事态也有好处,美国能借此约束他的这些盟国,约束他们不要挑战中国。
中日海上生命线出现重叠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中日关系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倪乐雄指出,日本过去强调它有海上生命线,但现在中国也在强调自己的海上生命线。中日的海上生命线出现了重叠,两国关系若是良好的话自然没有问题,但关系紧张的话,中国和日本都会想要保证战时对马六甲海峡的绝对控制与绝对安全,可想有一国家若是实现了绝对安全,那么就意味着另外一个国家的绝对不安全。
这构成了不是你便是我的零和关系,倪乐雄提醒说,中日关系不好的话,海上立即就是零和关系。而中日不友好的话,还很容易形成军备竞赛,这是有先例的,两国政治家如果能够从长远考虑看到这一点的话,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和平。
美国与中国经济相互依赖,军事上却要对中国进行压制,希望在和平时期占据一些制高点。
中国转型海洋国文明发展变局
日不落帝国崛起后约200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文明的中心又开始从欧洲向美洲转移。欧洲已成熟,但同时趋于保守与稳定,21世纪是太平洋的世纪,是活力所在,“经历了数百年殖民地运动,以及殖民地运动退潮,远东应该起来了。”倪乐雄说道。
中国走向海洋,五千年的国家出现了海上生命线的问题,出现了海外重大利益的问题,倪乐雄强调,现在中国四分之一人口的生存要依赖于海洋,这已体现出海洋国家的特性。
“中国过去一直都是农耕国家,改革开放30年以后,却成为了海洋国家,这是没有想到的。”倪乐雄指出,“这是真正的五千年未有之变局,比李鸿章讲的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要来得巨大得多,程度深刻得多,对我们的冲击也要大得多。”倪乐雄表示。
中美交锋不可避免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