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9-26 18:43:26
作者:
来源:
中国海监南海航空支队执法队员李强和同事尹国清,今年6月一直在三亚负责海监航空执法工作。
李强今年30岁,已经从事海监航空执法工作7年了,是支队年轻的“老骨干”。尹国清今年29岁,来到支队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却已飞遍了南海三省区的海岸线。
对于出差在外的父亲来说,孩子是心底最大的牵挂。李强的女儿10个月大了,尹国清的女儿只有6个月。6月23日这天,吃过晚饭,两人各自给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后,又开始处理前段时间飞行的遥感数据。对于海监航空执法队员来说,在外出差没有上下班和节假日的概念,完成好飞行任务和数据预处理是本职工作,返回单位第一件事就是要提交有效数据。
翱翔海洋上空,开展航空执法工作,看遍海景,对很多人来说,是羡煞人的美差。然而当尹国清第一次登上海监飞机在粤东海域进行海岛巡查时,却对此有别样的感受:“飞机噪音太大,带着耳机还是轰轰响,真难受。”他说,当天晚上睡觉,他感觉还处于飞行超重和失重的状态中,过了两天才恢复过来。
点击查看更多图片
航空执法队员判图处理资料
对执法队员来说,航空执法工作充满对生理和心理的挑战。无论是固定翼飞机还是直升机,由于飞机是非密封舱,噪音奇大,执法队员面对面讲话都无法听见,只能通过耳机交流。夏天,飞机狭小的机舱内温度经常超过40摄氏度,湿热的环境、发动机的噪音已经是工作的组成部分。
尹国清参加首次飞行后还有一个深刻感受,航空执法与观光旅游完全是两个概念。数据后期处理工作极为烦琐复杂,需要极强的耐心和无比的细心。每次飞机返航,就要立即开始后续工作,整理航拍图片,剪辑摄录影像,记录航行数据,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特别是执行海岛巡航任务,每个海岛都必须按照要求拍足够的照片和视频。粤东成百上千的海岛,每个岛至少需要拍摄3张到5张照片,因此后期判图和命名工作异常繁重。执法队员们必须对着海岛图,导入飞行定位数据,然后将照片一张张地判定命名,完全是人工操作。
“有时候岛礁与飞行定位误差较大,判定起来更加麻烦,往往是飞了3个小时,后期处理工作却要3天才能完成。”尹国清回忆,至于飞海域遥感项目,因为精度要求更高,处理起来就更加复杂,一般一周时间处理完毕,这已是较快的速度。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