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9-19 00:01:30
作者:
来源:
第一天 进山 一早,从天空里抛洒下绵绵细雨,预示着我们一路行程,将和雨水相伴。雨后山路难行,从成都出发到硗碛,并不是很长的路,却坐了将近八个小时的车。一路上,途径雅安市、庐山县、宝兴县,最后到达目的地,若在平时天气好的话,6个多小时就能到。 硗碛是离成都最近的少数民族乡,海拔2050米,四面环山。该乡有200余户,住着4000多位居民。其中的60%是藏民,他们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汉人是因为战争和饥荒逃到此地的,与当地藏民生活在一起。昔日,参加长征的几路红军,先后在此地进行过休整,然后向北进发,翻越夹金山。在乡政府附近,树立了一座红军长征的纪念碑,历经岁月的磨砺,看起来有些破旧和沧桑。 在村子里几乎能买到任何日用品,当地修建电厂,工人很多,随之小卖店也多了起来。有专门从成都进货的车子,颠簸数个小时,把日用品带进这个仿佛与世隔绝的地方。每样商品都会比正常价格贵几块钱,这是对颠簸的注解。我在村子里买了一双长筒雨靴,很多当地人在山里走都穿这个,有的路段过于泥泞,实在难走。有位藏民劝我在她的店里买双手套,我没有买,为此,在之后七天的行程里,语言中和心里面一直都在埋怨自己。
第二天 柳落村—柑竹岗—一碗水—半截沟牛棚 早上下了一阵子雨,9点钟左右,我们向东出发,沿着柳落村开始登山。这座山峰没有特别的名字,因为地处柳落沟,当地人就将其称之为柳落山。 柳落村有137户,600多位居民,全是藏民,以种地和放牧为生。他们的房屋星星点点地分布在山上,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有些年纪大的藏民,还不懂汉语。 上到3000M以后,居然见到一个破旧的篮球场,老乡开玩笑说,这就是世界上最高的篮球场。两个篮球架都没有球筐,这块场地,我们却看到了小马驹、山羊群和家猪。这儿的家猪很像野猪,可能是主人很少出来看着点,所以被野猪得到了放肆的机会…… 山里的泉水清凉而且甘甜,如果是第一次进山里走长线穿越的话,最好不要喝凉水,否则会拉肚。途经一碗水的时候,我们看到有一个碗那么大的小土坑,泉水从此轻轻流过。由于泥路影响了行进速度,所以第一天没有到达目的地,而是到离山顶不远处的一个牛棚子休息,海拔3750米。这是柳落村藏民为了方便放牧而搭建的棚子,里边有被褥、柴火和食品,在此住的人,可以用使用里边的所有的物品,不过离开的时候,最好给这里收拾好,填满柴火和一些物品,给后来人用。
第四天 长雨 红流沙—小卡子—小沟—卧牛堂阴山 早上下雨,雨滴帐篷发出“噼啪”之声,清楚可闻,真不想起来…… 时间总是忽然而过。我们在山腰上行走,俯视下方能看到细细长长的湘江沟,如一条蜿蜒的长蛇,伸向遥远的东方。在泉水旁边,清晰可见红色的沙土,土里长不出任何植物,故此地被称为红流沙。走山腰,脚下似乎是有路,宽之处有20厘米的格尺那么长,窄之处是向外倾斜60度的路。在快速行进中注意保持平衡,摔下去可不是闹着玩的。 小卡子海拔4240米,中间有一条陡路,连着十几米远地方的另一座山峰,海拔4260米,叫做小沟小卡子。小沟小卡子上面有一块界碑,山的左面是庐山县,右面是宝兴县。从小卡子下山,下到3600米左右,地名叫小沟,是面积特别大的牧区。 下午四点钟左右登上卧牛堂阴山,离山顶不远处一个相对平整的地方建立了营地,海拔3940米。水源很远,背夫们打回了水,没有生火,用煤气炉烧开水。附近可烧的树木几乎没有,因为整整一天都在细雨迷雾中穿行,浑身都是湿的,喝了姜汤后,就早早睡觉。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天的行程中要多次穿过山间的河水,有的宽度有两三米长,而且河水湍急。从石头上走过去要注意别摔倒,石头很滑,而且,鞋不湿是不可能的。 第五天 纪念 卧牛堂阴山—二四二塘—飞机失事地—大卡子—长河坝—关牛沟牛棚 二十四塘是一个非常容易迷路的地方,这里四面环山,大雪塘冲上云霄,于薄雾中仿佛是几根支撑天庭的立柱,只是分辨不出那根才是最高的。周围崇山峻岭,几乎都是无人区,没有向导很难走出去。 到二十塘尽头,向左走,翻越大卡子,向右走,到坠机的卡子。61年前,代号为“祈祷中的螳螂”美军战机在轰炸日本军事工业后,返回成都基地的途中,因燃料耗尽和迷航,坠落于此,机上11人全部遇难。当地山民认为,飞机是撞在了大雪塘山峰上,被弹到了下面。 我们在这里呆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将哈达献给长眠于此的英雄,并寻找到一些当年坠毁飞机的碎片。离开后,我们登上海拔4530米的大卡子。在藏民范学中(藏名尚加)带领下,队员们去他牧场的棚子里过夜。没有想到他的牧场居然有那么大,面积超过了北京东城、西城、宣武、崇文四区的总和。这片土地是由柳落村6户人家承包的,每个月有两个人在这里看守。 两个人在这么大的地方守一个月,很是孤单,但十几年都过去了,孤单变成
第五天 晒垫平—红猪池—羊子林—断头岩—毛草坡—孔家棚 红猪池是我们行程中很特别的一站,静静的海子在阳光的照射下泛起了微微的波澜,给人一种静谧、祥和的感觉,忍不住要拥抱些什么,拥抱天地、树木、池水,还是最爱的人?我想都是美好的,呆在这里,常常烦躁的心情,忽地平缓下来。 红猪池的名字有一个典故: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农夫每年都到山上采药。菜药的人通常在山上住很长时间,所以要带足粮食。他们每年都带猪肉到山上吃,但是山路崎岖、漫长,背不动太多,因此每年的猪肉都不够吃。有一年,他住在红猪池下坡200米地方的一个小山洞里,夜里做个梦,从池子里浮出了一只红色的大猪,比大象还大,对他说:“以后你进山,可以把一只小猪放在池子里,我会给你变出一只大猪。梦似乎是真的,感觉很真切。第二年,农夫带了一只小猪,放在池塘里,果然变出了一只大猪。这样,他在山里就不愁猪肉不够吃了。 我问邱道长,然后呢!他喘了口气,和我说:跟你说普通话太费劲。他继续讲道:这个农夫不老实,有一年没有带小猪来,却去求红猪,请求它借一只大猪,来年一定还两只小猪。水里浮现出一只大猪——第二年,农夫却没有来,没有实现他的许诺。几年后,他再来的时候,往里面放下小猪,却已经没有大猪浮出来了,以后都不灵验了。农夫回去跟别人讲了这件事情,大家都感到很神奇,根据他所梦到的情形,就将这个池塘起名为红猪池。
第六天 长路 大仙峰—二仙峰—三道平—张口石—三大湾—门坎山—沙参湾—防风屏 攀爬大仙峰(海拔3690米),手脚并用,几乎没有路,真正是“爬”上去的。垭口两边坡度在80度左右,特别要小心,下面是万丈深渊。从大仙峰上看到的景色异常壮美,但是当地有句俗语:大仙峰,背得名(空有其名),二仙峰,弄死人。同样,通过垭口去爬二仙峰,还是手脚并用,手都被带刺的草划烂了,脚下经常因为踩不住滑倒,于是趴在上面短暂休息一下,在继续上。 在二仙峰上休息了一会儿,遥看远方山峰层峦叠嶂,俯视峡谷里密不透风的原始森林,天空仿佛变成了卧室的天棚,这么近,却那么远。 这一天走了10个小时以上,20多公里,晚上在防风屏宿营。这里有两个天然的小山洞,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下。左边的小山洞里能住五六个人,右边的能住三四个人。据邱道长讲,在旧社会的时候,一些很坏的汉人经常跑到柳落村去抢劫藏民,他们抢完东西还逼迫几个藏族小伙子给背回去。这是一个辛酸的故事,当藏族小伙子辛苦地将强盗抢来的物品背到防风屏这个地方的时候,这些可恶的坏蛋为了方便,就把抓来的劳力全部枪毙了。次数一多,这块岩石下就布满了白骨,后来的几十年里,到这里经过住宿的人,总要清理一下里边,把白骨抛出去。 邱道长说他十几年前在这里住的时候,也见到过一些白骨,还说,不少人晚上在这里睡的时候,都梦到了有人对他说:轻点,轻点,压到我了……甚是恐怖。我相信这位前西岭镇长的话,但由于过分劳累,我什么都没有想,倒在天然的旅馆里,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而且什么都没有听见。
第七天 灯杆坪—湘水沟(大邑县)—望乡台—垭垭棚—鸡胸包—懒哨—草场 为了早点到达公路,队伍在早上6点多钟,匆匆吃过早饭就出发了。今天穿越无人区,而且是在1米至两米多高的杂草树木中穿行。 由于基本上是下山的路,所以队伍行进速度极快,在杂草中向前奔袭。感觉很像是电影里主人公在高粱地里跑,可现实中的困难比电影里更大一些。地上常有一些藤木绊脚,有一次我像青蛙一样被绊得五体投地,双手下意识地去抓旁边的长草保持平衡,可是长草的茎部布满了两厘米左右长的小刺,手面被扎得全都是“窟窿”。戴手套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这条路上常常摔跤。需要特别注意脚下的路,由于长草的遮盖,往往会忽视左右,其实,在山路上,大多是狭窄的小路,脚踩偏了,就会踩空,脚落下去。有时控制不住,整个身体也会落下去。不过不用担心,因为树木杂草太多,所以不会滑下去,就算掉下去了,也能爬上来,当然受伤不可避免。 到草场了,经过前面的树林,就是西岭雪山脚下的公路。这片树林枝叶繁茂,落下阳光星星点点。若没有这点点星光,树林里漆黑无比,很有一种在《指环王》中境界。我知道,英格兰骑士或者萨克逊猎人都不会出现,然而在这样幽暗的林子里,总能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 此次穿越大雪塘活动是由成都体院经济管理系组织的,陶宇平老师在其中付出了很多努力,才使得这次穿越活动完满成功。很多东西,若不去追寻,就永远也体会不到,我们都该去细细品味,对生活的态度和实践。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