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13-09-18 23:55:36
作者:
来源:
刚来到北京的那一天,在酒店安排妥当了一切,晚上同学几个说是出去逛逛,一时冲劲竟做了地铁冲到了北京***,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第一次看到那令国人神往的***广场,那个晚上,***城楼灯火辉煌,在黑漆漆的夜晚依旧感觉得到它的高大庄严,气势威武,不巧的是恰逢两会,广场封闭,行人不能进去,只有长安街上车水马龙,我呆呆的望着好久,总感觉些许不可思议,顿时有些恍惚,可我真的来了,看到了!它就在我眼前,屹立不动!从广场侧边我们去了一条繁华的长街古巷,大栅栏里面店铺林立,灯火通明,各种小吃,各种玩物,令人赞不绝口,我们顺着街道来到一条蜿蜒曲折的胡同,胡同不算很窄,走在里面,觉得北京味十足,昏暗的灯光下面静谧祥和,几处小店内挤满了来客,吃着烧烤,喝着啤酒;天已经不早了,北京的胡同渐渐地安静了下来,我们也悄悄地离开了,回到了酒店。
还记得那首“什刹海又开满了荷花”吗?什刹海,多么美好的名字啊,虽不知道名字有何寓意,为何而来,但只觉得很有韵味,诗情画意般令人遐想,什刹海并不是海,它分为前海,后海,和西海几个部分构成,坐落在北京的黄金地段,北京因有了什刹海而增添了几分的风韵,什刹海也因北京的古老而略显久远神秘,北京有这么一句话“走进什刹海,感受老北京”在什刹海我们看得到老北京那种久远而又新潮的时代音符,在这里有恭亲王府,有后海酒吧一条街,有看不完的风景,更有百看不厌的心情,似流转的时光,有着褪色的过往,让人心情顿时跟着感觉在走,走着走着,一不小心就走进了一段繁华与寂寞的边缘,看夕阳下面,垂柳依依,什刹海泛着点点星光;那闪动的鳞波似跳动的音符,演奏着一曲有关什刹海的幸福的童话;晚霞中,湖面静谧,周边的酒吧里传来了助唱的歌者的歌声,又增添了什刹海几分美丽的哀伤,我边走边望着什刹海,想象着这一切一点点将俘获着我这莫名的惆怅,不如,听,一首情歌,看,是否唱得出落花的情殇;且不管怎样,走过什刹海,就重温了一次过往!在距离什刹海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地儿叫南锣鼓巷,来北京,对于许多吃货来讲或许是再不错的天堂,南锣鼓巷,顾名思义,是北京最富有特色的一个地方,那里有著名的北京胡同,现在胡同里面挨家挨户又开了门面小店,里面多是北京特色小吃,以及世界各国较为著名的点心,小吃店;走进南锣鼓巷,一条长长的街道从远处铺展而来,这只是在没有游客光顾的情况下我所能想象出的它的模样,而事实上,我去的时候,人潮涌动,整天街道上挤满了人群,各种肤色,不同民族,顿时觉得世界缩小了,这儿也可以变成了世界的窗口,其中我看到的许多的小店,感觉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店名,北京这地方,如果不是艺术家,很难用常人的眼光来打量这些看似古怪的店名或是建筑,或许正是它的宽容与博大,它的古老与新潮,才造就了北京现在的与时俱进的古老的文化,古老与新潮并存,东方与西方交融,便是北京随处可见的风景,你不必惊讶于外国游客操着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你也不必惊讶于他们坐在最具中国味道的餐馆里喝着咖啡与红茶,说着good good 的赞美的话,原来,一个城市,还可以这么沉着与优雅。
来北京,一定会有人想去看一看2008年奥运会后留下的那两座标志性的建筑---鸟巢和水立方了,一般人们也都是把它们俩连同在一起说出来,也毕竟它们的建筑位置是那么的临近,在一个稍大的广场和马路两旁,一左一右或是说一前一后,彼此毗邻吧;如果是白天可能没有那么好的效果,我们是晚上坐地铁去的,目的地是奥体中心,第一次去还是有些陌生的,所以不免有些路痴啊,出了地铁站竟然走反了方向(这在以后的出行中也都是常有的事,见笑别笑了啊)走了很远一段路发现有些不对,用***导航才知道走错了路,于是又返回去另一个方向了,果然走着走着就看到了远处一个高大的建筑(其实也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大,其它的亦是如此),隐隐约约在昏暗的路灯和半浑浊的天空中,它露出了倪端,我们奔着去了,远处看时的确是像极了一个大鸟巢,其实我总觉得鸟巢的命名是很贴合北京的实际的,走在北京稍显古老的地方亦或是有树木丛林的地方,你就不难发现树端上总会有一座座鸟巢,有的一棵树上甚至更多,这也让我对北京新增加了一个可以铭记深刻的地方,当然就是一个个黑压压端坐在树梢顶端的鸟巢了,而奥运鸟巢也便是它们的一个典范代表了。在鸟巢不远处,就可以看到一座蔚蓝,海蓝,各种可以想象的那种天蓝的色调,对,这就是水立方了,可能是我总是对它们想象的太好太高大的原因,水立方也没我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不过还是没有让我太失望,也毕竟我对这些现代化的建筑并不太感兴趣的缘由吧!不过夜色中看一看它还是挺有一些韵味的,那天晚上,皓月当空,天色在鹅黄灯光的照射下有些昏暗,水立方幽深的蓝映彻夜空,一种冰与火交融的感觉不由得在心中萌生。走过路过看过,我想也没什么算是错过了,于是我们就离开这去了下一站了,虽然已是晚上了,可玩的心情一点也没消退,而且白天都是上了班的,在这我暂且就不做解释了,说起下一站其实也都是在计划之内的(说起计划,我想到的是乱划呐,后文会提),很早就听说北京有个王府井了,想到的大都是繁华,长街,车水马龙;也的确如此吧,我们去了一个胡同似的地方,一条长长的小街,两旁小店林立,大红灯笼排成一批,各种老北京特色小吃在这里汇集,狭窄的街道里面挤满了人,各种肤色的人群和各种颜色的灯光在这里演奏了一曲交响曲,关乎吃喝玩乐,纸醉金迷!
2013.3.28,一直在路上,这一站是北京大学;来北京啊,同学常会说要去北京的知名大学看看啊,想一想,北京知名的大学还真不少,先去哪一个呢?想来想去,还是北京大学吧,作为第一学府的它,到底是个什么样子的啊,我想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会有这么一个情愫的吧!那一天去北大也确实有些突然,下了班以后,说是去探探路,去北大看看有没有关于国荣十周年的什么信息的,因为之前在网上看到过北大有学生组织要举办关于“哥哥”的十周年纪念影片播映;于是我们就提前一天去了,来确认一下信息,顺便走走看看,为明天来探路来了,坐地铁到北大站下了车,径直去了北大,本打算找到那最有特色和出名的北大校门的,无奈迷失在校园内没有找到,我们是从一个侧门进去的(北大的们有很多的,也不知哪个),而且安保人员要求出示本校证件方可进校,我们哪有啊,所以不让进,闷了一下,后来了解到可以凭身份证从侧门的侧门进去,于是就进去了(咱也是有身份证的人啊),可别说,这北大的校门真有些像我们农大的北二门,都是一个类型的;于是一路上我就开始了北大与农大的穿越对话,没走一地,每见一景,我都会让它们上演当北大遇见农大这样一幕,哎,屌丝就是屌丝,进了北大身份就会暴露无遗,人家北大的孩纸多那啥啊,我们几个一路上谈笑风生,最明显很暴露的就是一路上拍照了,一看就知道是外校来的,每每我一提到农大,他们几个就取笑我走到哪都甩不掉那啥,并且玩笑着说看我们北大怎么怎么样的,你们啊怎么怎么滴,自嘲与幽默,甚是煞了风景啊!说笑归说笑了,我们还是能感受得到不一样的气息的,北大的历史就彰显在它的那些留存的古老的建筑上的,一座独立的小院,厚实的门阙,墙壁上爬满了藤条,青灰色的砖瓦,红木漆门窗,我们看到的其实就是一个学院了,显然面积很小,占地不大,可总觉得在这里一股股浓厚的学术气息由院内向院外弥散,充斥到北大的校园内外;我想能在这里办公该是多么好的一件差事啊!来北大,很多人慕名而来的便是未名湖了,阳春三月,樱花烂漫,未名湖畔柳条依依春色盎然;天色渐晚,黄昏夕阳映射之下,校园内格外安静祥和,草坪上有大人们带着孩子玩耍,拍照;天色已经渐晚了,我们离开了北大,还是没有找到那一座大门(........)。2013.3.29,一直在路上,这一站是圆明园;这个地方已经魂牵梦绕了我不知道多少年了,对于它,我总有一种欲言不能的感觉,我想但凡对历史有些了解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一段屈
下一站---北海、景山对这两个公园并不是太过熟悉,不过有一首歌曲相信大家都有听过,“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是不是瞬间勾起了儿时的记忆,当年青涩的我们似乎都还带着红领巾,歌声朗朗的颂唱着这首近乎经典的歌曲,耳畔似乎传来了一阵阵鸟语花香的风气,对,就是这儿了,小船儿就是在这里漂啊飘荡的,如今的北海似乎一如既往的美丽,公园内绿草茵茵,湖畔细柳依依,白塔巍峨耸立,青山绿水,花香飘逸,游人纷纷,孩童嬉戏,微风兮兮,春色得意,湖面碧波荡漾,波光粼粼,游船儿依旧在推开波浪,继续前行,一不小心,就看到了不远处隔湖相望的景山风景,景山位于北海公园不远处,处于紫禁城中轴线的末端,登山远望,可见山在脚下,城在心中,整个京城一览无余,昔日繁华的京城,中国的核心,万民朝拜的帝都,此时,就在眼前,顿时觉得有些匪夷,看了许久,屏住呼吸,张望着不语,不语。由景山山顶可一览紫禁城的整个布局,一条中轴线穿过帝都的中心,两边房屋殿堂严整对称,看了无不称奇,远远望去,故宫三大殿巍峨挺立,太和殿位居中心,三层汉白玉塔基磅礴大气,殿阁装饰极尽奢华,到处都是盘龙附体,中和、保和位居其次,乾清宫、坤宁宫象征天清地宁,寓意皇权永固,长久统治;天地交泰,交泰出自《周易》,象曰:“天地交泰”,所以交泰殿处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这里的布局着实非常讲究,可见天子的自我优越与封建等级的森严。
下一站---天坛天坛在我印象中高大庄严,祈年殿是传说中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子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样才能安民心,永锢统治;来到天坛,进了园子,可能并不是你想象的那个样子,毕竟现实还是单调的,经典也就那么一瞬间的事情;不过还是会有惊奇的,在这里你随便看到的一颗树都可能有几百年甚至更久的树龄了,古树高大参天,树经粗大,枝叶依旧繁茂,站在老树面前,顿时觉得时间的神秘久远,和自己年龄的不值一提,我在想它们在这守护了几百年,风雨无惧,也见证了世事沧桑,人间冷暖,累么?厌倦么?我想答案只有它们自己知道,也或者连它们自己也不知道;这又让我想起了关于树的情结,正如三毛曾经所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一半渗入泥土,一半傲骨凌空,从不依靠,从不悲喜”院子很大,进深很长,一直走一直走可以看到圜丘坛,坛中央有一块偌大的圆形的天心石,据说站在天心石上面可以聆听来自内心的声音,也可以许下一个愿望,愿望便可成真;走过圜丘坛,继续向前就是皇穹宇、回音壁了,皇穹宇前有一块三音石,据说是丹陛前第三块石板,回音壁其实就是一个环形的墙壁,整个院子不大,说话声音大些自然就有了回音;如果游人较多自然就没了效果;走过皇穹宇,就来到丹陛桥,丹陛桥很长,很宽;一路走去便到了祈年殿了,也就是天坛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了,远望去似乎有些熟悉的感觉,也毕竟已是经典的标志了,脑海之中早已成型,看了也便不再甚是惊奇,如是而已。
下一站---故宫故宫,紫禁城,北京,当这些名词一一罗列而来时,似乎都在讲述一个城市的印象,那就是中国古代帝王之家,帝国核心,中国古代统治者皇权的象征;来北京,不可不去的地方,来中国不能不去的地方,这就是我对于故宫这座旷世佳作的概括推荐;之前一直对这座宫殿充满了膜拜,充满了好奇,充满了一切一切的想像,之后留下的是别有一番的味道,这个深宫大院,这个高墙深锁,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金黄琉璃瓦覆盖,白色大理石雕砌的故宫,这个端门、午门、太和、中和、保和、乾清、交泰、坤宁在一条长长的中轴线上的紫禁城,这个古树浓密、假山奇石、小园亭榭遍布院内的御花园,曾经的神秘不可亵渎,曾经的辉煌,曾经的极尽奢华,都在岁月的流淌中静待后人的品评,赏玩;品评,赏玩。
沪ICP备10206494号-2 Copyleft by Alex He. Some Rights Reserved.